非组织型依恋风格:特征及应对方式
非组织型依恋风格,也称为恐惧回避型,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风格,其特点是害怕亲密关系。
具有非组织型依恋风格的人在关系中往往感到行为上的冲突,并会使用焦虑(情绪过度激活)和回避(情绪去激活)策略来缓解他们的恐惧。
具有非组织型依恋的人会展现出不一致、不稳定的行为和反应,反映出他们对照顾者的可靠性的困惑。这通常与创伤或不稳定的早期生活经历有关。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有着矛盾的意图,既希望有承诺和亲密,同时又贬低亲密的重要性。
这种矛盾的行为、不稳定的自我认同和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会对他们维持健康关系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要理解非组织型依恋如何影响关系以及如何管理这种依恋风格,首先需要了解它是如何发展的。
非组织型依恋风格的发展
非组织型依恋是由于某些生物学倾向(如遗传和气质)与成长于或经历恐惧环境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婴儿在感到痛苦或害怕时有接近照顾者/依恋对象的本能驱动力。然而,当照顾者也是恐惧的来源时,婴儿直觉上会想要避免依恋对象。
这导致了孩子的一种奇怪情况:他们想接近恐惧的来源以减轻恐惧。Main 和 Solomon(1990)将其称为“无解的恐惧”。
经历虐待、忽视或极端不一致照顾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非组织型依恋。这些经历会破坏孩子对照顾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非组织型依恋并不总是由童年时期的虐待或虐待引起,尽管这是普遍认为的。
并不是每个被虐待的孩子都会发展出非组织型依恋风格,也不是每个具有非组织型依恋风格的个体都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
然而,即使照顾者不对孩子进行虐待,他们也可能不是一个安全的来源。有未解决创伤或丧失经历的父母可能会将自己的痛苦和不稳定心理状态投射到孩子身上。
例如,Hughes 等人(2001)的一项研究发现,之前经历过死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更有可能发展出非组织型依恋风格。
这些女性并没有虐待她们的婴儿,但她们因死产而留下的创伤影响了她们照顾下一个孩子的能力。
在不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更容易表现出非组织型依恋的迹象。这可能包括忽视、身体或情感虐待、父母药物滥用、家庭暴力或其他形式的重大逆境。
需要注意的是,非组织型依恋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种使孩子感到害怕、困惑或不安全的照顾模式下发展起来的。
可能令人恐惧的父母行为
- 向孩子展示威胁的表情或手势
- 表现出分离行为(如严重的情绪波动;表现出多种身份)
- 对孩子表现出顺从的行为
- 性虐待和/或身体虐待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
- 向婴儿展示非组织型依恋行为(即父母具有非组织型依恋风格)
- 嘲笑或羞辱孩子
- 从孩子那里寻求安慰/依赖孩子的情感支持
- 情感上疏远孩子
- 不寻常长时间地离开/与孩子分开
儿童非组织型依恋的迹象
Mary Main 和 Judith Solomon 注意到,一些婴儿,特别是那些曾被虐待的婴儿,在陌生情境测试中表现出异常的行为,该测试中婴儿会短暂地与父母分离。
这些行为不符合 Mary Ainsworth 描述的常规类别,表明这些婴儿在与照顾者建立联系方面存在困难。
在非组织型儿童中观察到了两种行为形式,这些行为在安全型、回避型或焦虑型儿童中是看不到的:
- 矛盾行为:他们表现出顺序或同时的矛盾行为模式,如强烈的回避和强烈的接触寻求,或痛苦与回避相结合。例如,他们可能在分离时哭喊母亲,但一旦重聚,婴儿似乎会避开母亲的触摸或试图安抚孩子。
- 恐惧或警惕行为:例如,孩子可能在寻求安慰的同时显得害怕或警惕父母。
非组织型儿童对照顾者表现出怀疑和警惕,因为这些矛盾的动机:他们想接近,但由于害怕,他们也想回避。
这些矛盾的行为模式被认为反映了依恋系统的潜在紊乱或中断,孩子在与照顾者的关系中体验到矛盾的冲动或情绪。
这些孩子对压力高度敏感,不容易被照顾者安抚,会长时间处于痛苦状态。
随着非组织型依恋持续到婴儿期之后,新的行为开始出现。这些行为问题通常在稍后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
示例包括:
- 对照顾者表现出攻击性和敌意(例如,打父母)
- 承担父母的角色(即控制互动,试图安抚父母)
- 从照顾者那里退缩
- 抵抗被抱或触摸:孩子在父母试图提供身体舒适或情感支持时可能会僵硬、扭动或推开父母
- 更喜欢陌生人而不是照顾者
- 冻结、静止和缓慢的动作和表情,孩子看起来“茫然”
- 重聚时的困惑:分离后,孩子可能不确定是接近还是回避父母,显得茫然或迷失方向。
- 对父母的反应不一致:孩子对父母的反应似乎不可预测,从黏人到回避没有明确的变化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孩子在过度疲劳、生病、疼痛、压力大或有神经障碍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组织型行为。
因此,观察到一些非组织型行为不足以将孩子归类为非组织型。行为必须是一致的,并且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值。
成人非组织型依恋的迹象
与非组织型儿童一样,非组织型成人会在关系中体验到在焦虑和回避之间摇摆的矛盾情绪。
回避型个体倾向于寻求距离和独立,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照顾者不可靠、惩罚性强和/或不支持。他们害怕进一步的拒绝,因此忽视了他们对依恋和亲密的需求。
矛盾的是,这种对遗弃的恐惧导致了对依恋的高度需求,从而表现为黏人和寻求关注的行为。
简而言之,非组织型个体害怕遗弃和亲密,导致矛盾的“接近和回避”行为。
他们会紧紧抓住他人以满足对亲密和关注的需求,但当他人过于接近时,他们会推开他们并关闭自己。
他们的行为不一致且混乱,因为同时对拒绝和亲密的恐惧导致他们既想亲近又想远离。 成人依恋紊乱的其他迹象和特征包括:
- 自我认知不稳定:例如,极端的情绪波动;多重或冲突的身份。
- 信任他人困难:依恋紊乱的成年人可能发现信任他人具有挑战性,经常对人的意图感到怀疑或警惕。他们对他人和关系持有不一致的看法(即,人既是恐惧的来源也是安慰的来源)。
- 关系不稳定:他们可能会经历一种以频繁分手、冲突和情绪波动为特征的强烈而不稳定的关系模式。
- 害怕亲密:尽管渴望亲近,但他们可能害怕亲密并难以应对脆弱,当关系变得过于亲密时,往往会推开他人。
- 行为不一致:他们的行为和反应可能显得矛盾或不可预测,在寻求亲近和疏远他人之间摇摆不定。
- 情绪调节困难:他们可能难以应对强烈或压倒性的情绪,经历突然的情绪波动,或在情绪低落时难以平静下来。
- 对感知到的拒绝敏感:他们可能对被拒绝或遗弃的迹象高度警觉,经常对微小的线索过度反应或误解他人的行为。
- 未解决的创伤:许多依恋紊乱的成年人有未解决的童年创伤、虐待或忽视的历史,这些继续影响着他们的关系和情绪健康。
- 解离或麻木:面对压力或情绪触发时,他们可能经历解离(感觉自己与自己或现实脱节)或情绪麻木。
- 界限困难:他们在关系中可能难以设定和维持健康的界限,要么过于僵硬,要么过于开放。
- 持续的空虚感:依恋紊乱的成年人即使在关系中也可能经历慢性空虚感、孤独感或疏离感。
- 冲动或鲁莽行为:他们可能从事冲动或自毁行为,以此作为应对情绪痛苦或寻求关注的方式。
- 自我反思困难:他们对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可能缺乏洞察力,发现很难反思自己的经历并从中学习。
- 对拒绝和不回应的照顾者感到愤怒和攻击性:这种愤怒针对依恋对象,有时甚至转移到其他“无辜”的人身上。
依恋紊乱的触发因素
关系对依恋紊乱的人是触发性的,因为他们对自己想要什么感到矛盾。虽然他们不信任他人,但也非常渴望爱与被爱。
他们预期会被重要他人伤害、失望和拒绝,这使他们对他人即将离开的迹象高度警觉。
当他们经历触发因素时,他们的焦虑和回避行为会被激活。这对关系中的另一方来说可能是非常困惑和令人不安的。
然而,由于放弃和拒绝的威胁对依恋紊乱的人来说似乎是合理的,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有权做出极端反应。
依恋紊乱的情感触发因素示例:
- 任何被拒绝、距离或遗弃的迹象(例如,不回复信息或电话;不按时回家;长时间不在家;显得疏远和不感兴趣)
- 不一致和忽冷忽热的行为(例如,一周内频繁发短信,下一周完全不发)
- 回避行为(例如,关闭沟通;从对话中走开;给予冷战)
- 寻求亲密的行为(例如,制定未来承诺的计划;浪漫举动;需要情感支持;身体接触和亲密;脆弱)
- 感到被批评(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虽然“有序”的不安全依恋(例如,回避型和焦虑型)有连贯和可理解的触发因素,但依恋紊乱的人的触发因素因其内心的冲突而显得不连贯和复杂。
因此,应对这些触发因素并发展更安全的依恋需要依恋紊乱的人解决内心的冲突,并通过自我调节策略管理他们的焦虑和回避行为。
依恋紊乱触发因素的自我调节策略
不幸的是,大多数依恋紊乱风格的人在其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都经历过创伤事件。这些经历常常导致身份混乱、情绪调节困难、自尊心低下、物质滥用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来的创伤。
因此,学会管理你的情绪并在关系中感到更加安全对于提高你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即使我们对自己的信念是消极和无益的,我们也会寻找确认这些信念的信息,因为这会使世界显得更加可预测和连贯(自我验证理论)。
这通常意味着陷入与对待你不好的人的关系,因为这感觉“正常”且“应得”。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些行为不是你的错。你与依恋相关的困难和不安全感是因为你在早期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这些由此产生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是个体用来应对和减轻情绪痛苦、减少焦虑并恢复控制感的应对机制。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承担责任来管理我们的依恋不安全感,从而促进自身的康复之旅。
虽然你可以独立完成很多工作,但对于依恋紊乱风格的人来说,接受治疗是推荐的。
治疗师可以帮助你识别不健康的信念和行为,检查你的触发因素,应对挑战,并提供安慰。
以下是一些如何自我调节触发因素并在生活和关系中感到更加自信的建议:
练习接纳和同情
你的不安全依恋很可能是在你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善待自己。注意自己何时自我批评或过于苛刻,相反,练习自我友善。温柔和耐心地对待自己,像对待亲密朋友一样给予自己同样的善意、理解和支持。
接受现在的自己,专注于找到治愈和前进的方法。当你接受自己,包括优点和缺点时,你将培养出改变的力量和动力。
发展自我意识
如果不了解和理解你的触发因素、信念和行为,你就无法改变它们。这就是为什么发展自我意识很重要。
为此,学习依恋理论和依恋紊乱风格。它将帮助你了解其形成过程以及在你生活和关系中的表现。花时间观察你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不要评判。最终,你会开始理解为什么你会以某种方式感受、思考和行为。
你可以尝试练习正念,以培养当下的意识和对你的情绪和思想的非评判性接受。记日记以注意模式、处理情绪并记录你的进步。
使用接地技术
当你经历情感触发时,你的大脑会发出警报,激活你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这意味着你的理性大脑“关闭”了,你处于自动模式,以你几乎无法控制的无意识方式做出反应。
持续练习接地技术可以帮助你管理情绪,无论是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在你感到触发的时刻。
接地技术包括:
- 呼吸练习
- 渐进性肌肉放松
- 冥想和瑜伽
- 有意地与自然互动和连接
- 热或冷的感官体验(例如,喝热茶或用手握住冰块)
安慰你的内心小孩
一个有助于治愈过去创伤的有用技巧是,在心中重温你的童年,并以理解和同情的方式与你内心的孩童互动。
由于你在童年时期经历了不一致、忽视甚至可能的虐待,因此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关怀和关注。通过安慰你内心的孩童,你可以向你的孩童自我提供一种认同感和接纳感。
你可以从一个更加同情和支持的角度重新审视和重构过去的经历。告诉你的孩童自我,那不是他们的错,并承认对可能遭受的对待感到悲伤或愤怒是可以的。
安慰你内心的孩童可以消除过去对你仍然具有的某些力量,使你能够更加自信地步入成年自我。
提升自尊和自我价值
你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和情绪的不稳定可能会让你难以了解自己是谁以及想要什么。在希望他人爱你和支持你与希望他们离开你之间摇摆不定会让人感到疲惫。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你对亲密和舒适的渴望是健康的;你之所以感到焦虑和回避是因为恐惧。通过心理动力学疗法或自我反思练习来提升你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你可以学会放下这种恐惧并承认你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
培养自爱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促进更连贯的自我意识,你将为更健康的依恋模式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你会明白,你的需求是合理的,你是值得被爱的,你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受评判。
建立和维护边界
以下是一些建立边界的建议:
- 确定你的价值观/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 暂时忽略他人的意见和需求——你在关系中需要什么?
- 考察你的关系——哪些方面是不健康的?
- 问问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独立的成年人意味着什么?
- 关注你的长处和擅长的事情
- 确定并利用你的保护因素(例如,某些关系、社会支持、工作、学习/大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 现在,思考与重要他人建立边界。你是否希望与他们建立关系?你想分享什么不想分享什么?你的界限在哪里?
一旦你建立了自己的边界,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传达给他人。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尊重你的边界,你会如何回应。
记住,对别人说“不”往往意味着对自己说“是”。当你与自己建立了健康、信任的关系时,你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尝试安全的行为
一旦你建立了自我调节策略的实践,你可以尝试实施一些安全的行为。这将表明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
最初,你的焦虑可能会很高,你可能会想要退缩,但如果你从小的改变开始并不断练习,不适和焦虑的感觉将会减轻。
当你感到被触发时,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安全的人会怎么想和行动?例如:
- 以冷静和建设性的方式与爱人谈论你的感受
- 当你觉得有人在拒绝你时,问问自己他们的行为是否有其他解释——他们真的在试图伤害和拒绝你吗?
-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你处在他们的位置,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
- 当情绪开始变得难以控制时,练习接地技术,去散步,或者做些其他你喜欢的事情
- 向某人表达你的需求和边界,不要退缩,也不要妥协
- 允许他人支持你并倾听他们的建议,不要认为他们不感兴趣、不在乎或有其他动机
依恋理论中的混乱依恋风格特征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早期的关系和童年经历对我们一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混乱依恋是三种不安全依恋风格之一。它以不可预测性、情绪不稳定和关系中的不信任为特征。
具有混乱依恋风格的人通常是最难相处的,因为他们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预测性。
尽管这可能具有挑战性,但还是有方法可以与混乱个体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
为此,双方都需要了解混乱依恋风格及其相关行为。了解伴侣的依恋风格及其与混乱依恋的相互作用也很有帮助。
与混乱依恋成人建立关系
以下是与具有混乱依恋风格的人建立关系时的一些特质和行为。重要的是要记住,这是一个概述;并非所有混乱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相同。
信任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照顾者没有给人安全感,并且行为不可预测甚至可能具有虐待性,孩子产生信任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此外,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可能经历过后续的创伤事件,这些事件对他们的信任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混乱个体往往会非常怀疑伴侣的意图,并积极寻找欺骗和其他信任破裂的证据。他们可能会嫉妒并仔细检查你的友谊和社交媒体活动。
虽然这源于恐惧,即不想被拒绝和抛弃,但这会对关系的健康造成损害,并给双方带来痛苦。
沟通困难和行为不一致
混乱依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同时害怕被抛弃和害怕亲密。具有这种依恋风格的人会在表现出依赖和避免之间摇摆不定。
混乱个体通常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这使得他们难以接触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难以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
这种内在冲突意味着混乱个体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想要什么,因为这些需求和愿望可能随时变化。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一致和不可预测的。
因此,他们的沟通可能是混乱的,难以理解,伴侣常常不知道如何帮助。如果他们试图提供支持,可能会被推开;但如果他们给伴侣空间,可能会让伴侣感到被抛弃。
如果伴侣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他们的回避行为可能会触发混乱个体的焦虑行为(例如,要求关注和沟通;频繁发短信和打电话)。
如果他们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他们的焦虑行为可能会触发混乱个体的回避需求(例如,关闭沟通;与伴侣分手)。
情绪波动和情绪调节困难
混乱依恋通常伴随着极端的情绪波动和情绪管理困难。
他们可能一会儿开心、兴奋和充满爱意,一会儿又变得仇恨和沮丧。或者,他们可能有一段“好”周或月,随后是心理健康不佳的时期(例如,抑郁、焦虑、社交退缩)。
这种依恋风格还与愤怒有关,这源于被照顾者拒绝并用愤怒来应对。这种愤怒可能会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尤其是浪漫伴侣,他们会面临敌对的爆发。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人可能没有学会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他们也可能经历了尚未解决的重大创伤。虽然这可能解释了愤怒和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但这并不能为虐待行为找借口。
焦虑行为
焦虑依恋风格的特点是对被抛弃和拒绝有强烈的恐惧,并且对他人给予的安慰高度依赖。这种恐惧可能导致在关系中表现出粘人、嫉妒和过度关注的行为。
当解体型个体感受到拒绝和抛弃时,这可能引发焦虑行为,作为应对他们恐惧的一种方式。
随后,他们通常需要来自伴侣的大量安慰和关注,如果伴侣不能提供这些,他们会变得非常痛苦。他们可能会为了更接近你而越过你的界限和个人空间。
解体型依恋风格的混乱性质意味着,当他们表现出焦虑行为时,会产生内疚和羞愧,他们可能会突然变得敌对、不沟通和/或回避。
回避行为
回避型依恋的特点是抑制对亲密和安慰的需求,表现出高度独立。这是由于情感和身体上的拒绝导致的,从而产生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并以回避作为应对方式。
解体型个体也使用回避作为应对方式,但与回避型个体不同的是,他们既想要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而不是完全不寻求亲密关系)。
他们可能非常关注自己的需求,很难对他人产生共情。当发生冲突或有人想谈论他们的感受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太令人生畏,因此选择退缩。
他们也可能拒绝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例如拥抱或触摸),避免分享自己的感受或透露个人信息。
另一种常见的回避策略是在关系进展顺利时破坏关系。他们可能会非常挑剔,专注于关系中的负面方面,寻找分手的理由,或者实际上与伴侣分手。他们甚至可能会出轨或对待伴侣的方式让他们感到不受爱戴和无关紧要。
尽管通常是潜意识的,破坏行为往往源于他们对他人和关系的固有信念:即他人不可信,每个人都会抛弃他们。
与解体型个体交往
如上所述,与解体型个体建立关系可能是具有挑战性和令人困惑的。然而,像所有人一样,他们也有积极和吸引人的特质,因此克服困难对双方来说都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下建议是为那些与解体型个体有密切关系的人写的。然而,为了使关系顺利进行,重要的是双方都要努力解决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行为问题,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沟通
任何关系要顺利进行,开放和有效的沟通都是关键。这意味着以冷静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包括:
- 提出开放式问题并倾听对方的回答,而不打断或关闭对话
- 通过提出后续问题、点头和口头同意来验证他们所说的话
- 通过保持眼神交流、身体转向对方和解开双臂来表现出兴趣
沟通的目标应该是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指责或让对方受苦。问问自己是否希望这段关系继续下去,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案上,而不是问题上。
边界
照顾自己健康以及关系健康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建立和维护坚固的边界。
解体型个体通常没有坚固的边界,因此他们可能期望你也如此。对你们双方来说,最好制定出你不会容忍的行为以及边界被侵犯后的后果。
例如,如果某人大声吼叫,另一个人会离开并停止沟通,直到暴力行为停止。
同情和耐心
一般来说,解体型依恋风格的人并不是故意恶意或难相处。他们只是没有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或如何在关系中感受和表现。
虽然这并不免除他们解决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复杂行为的责任,但他们可以从一个展示同情和耐心的伴侣那里受益。
记住,他们渴望爱与被爱,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很可能经历过很多创伤,有一个支持他们的人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这甚至不需要涉及谈话;有时仅仅在他们身边并让他们知道你在他们这边就足够了。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给予认可,关注他们的优点,并告诉你的伴侣你喜欢他们的地方,这将缓解他们的一些焦虑。但确保你也照顾好自己的福祉。
心理治疗
寻求夫妻治疗师的帮助是有用的,他们可以帮助你应对关系中的困难。他们可以识别不健康的模式,并帮助每个人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需求和问题。
重要的是,双方都愿意并致力于使治疗有价值。
参考文献
Granqvist, P. et al. (2017). 解体型依恋在婴儿期:现象及其对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的意义. 依恋与人类发展, 19(6), 534-558.
Hughes, P., Turton, P., Hopper, E., McGauley, G.A. & Fonagy, P. (2001). 死产后出生的婴儿中的解体型依恋行为. 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 42(6), 791-801.
Lyons-Ruth, K., & Jacobvitz, D. (2008). 解体型依恋:遗传因素、养育环境和发展从婴儿期到成年的转变. 在 J. Cassidy & P. R. Shaver (编), 依恋手册: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 (第2版, 第666–697页). 纽约, NY: Guilford Press.
Main, M., & Hesse, E. (2006). 恐惧、威胁、分离、胆怯顺从、性化及解体型父母行为:恐惧/恐吓 (FR) 父母-婴儿互动的编码系统. 未发表的手稿,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ain, M., & Solomon, J. (1990). 在艾因斯沃思陌生情境中识别婴儿为解体/迷失方向的程序. 在 M. T. Greenberg, D. Cicchetti, & E. M. Cummings (编), 学龄前儿童的依恋:理论、研究和干预 (第121–160页). 芝加哥, IL: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Paetzold, R., Rholes, W. & Kohn, J. (2015). 成年期的解体型依恋:理论、测量及对浪漫关系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评论, 19 (2).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