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与DBT:有何不同?

===================================

CBT与DBT有何区别

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 是两种治疗方法,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CBT和DBT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目标人群、哲学基础和治疗重点上有所不同。

治疗漫画

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确保个体根据其需求获得最合适的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概述这两种疗法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CBT与DBT有何不同?


认知行为疗法(CBT)识别并挑战消极思维模式以改变行为和情绪反应。辩证行为疗法(DBT),一种形式的CBT,强调接受和改变,教授情绪调节、应对压力、人际效能和正念的应对机制。

虽然两者都针对行为和思维,但DBT更加强调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

CBT与DBT

重点差异

CBT和DBT最终都旨在帮助来访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然而,CBT更侧重于思维模式及其调整,而DBT则不那么依赖于改变思维。

在DBT中,来访更加正念和接受,他们在现实中验证自己,但这不是CBT中的那种积极的挑战过程。

时间差异

CBT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过程将专注于具体问题,并设定明确的目标,因此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CBT通常在来访达到目标后结束,这通常在6到20周内。相比之下,DBT通常涉及更长时间的治疗,治疗师可以全面考虑问题并帮助来访处理多个问题。

DBT通常至少需要六个月才能完成所有模块,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持续数年。

实践差异

CBT几乎总是在治疗师的一对一环境中进行。来访和治疗师共同工作,然后来访通常会带回家作业。

除了每周一次的个别治疗外,大多数DBT治疗还包括每周一次的团体治疗部分。

在这些团体会议中,人们从四个模块之一学习技能,并在小组环境中练习这些技能,这种环境提供了安全和支持的氛围来完成这一过程。

变化类型差异

CBT帮助来访识别并改变他们的问题思维和行为模式,以拥有更健康、更现实的生活观。

DBT通过验证、接受和行为变化帮助来访调节强烈的情绪并改善人际关系。

适用性差异

每种疗法在改善心理健康症状方面的适用性有所不同。对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OCD)、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研究表明CBT通常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比之下,DBT更适合那些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PD)、自伤行为和慢性自杀意念的人。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心理疗法,帮助人们识别他们的不利思维模式和行为,然后与治疗师合作将这些模式重构为更健康的思维和行为。

图表解释了CBT(认知行为疗法)中思维、情绪和行为如何相互关联

CBT起源于1960年代的精神科医生亚伦·贝克的工作,他注意到某些类型的思维会导致情绪问题——这些被称为自动负性思维。

人们通常寻求CBT来治疗焦虑障碍和抑郁症,但它也可以帮助其他多种心理健康障碍或任何心理困扰。

CBT专注于改变导致和加剧情绪困难、抑郁和焦虑的自动负性思维。

CBT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CBT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如何思考(认知)、如何感受(情绪)以及如何行动(行为)都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消极和不切实际的思维会导致情绪痛苦,进而对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CBT旨在帮助人们意识到何时做出消极的解释和行为模式,并帮助开发替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减少心理痛苦。

CBT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有哪些?

识别消极思维 – 这包括学习个人的思维、感受和情境如何导致适应不良的行为。

练习新技能 – 这可能包括练习应对技能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排练,以便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目标设定 – 这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治疗师教导个人如何确定目标,区分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

解决问题 – CBT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解决由生活压力引起的问题,减少心理和身体疾病的负面影响。

自我监测 – 这可以通过日记记录来完成——跟踪行为、症状或体验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治疗师分享。

这可以帮助治疗师提供所需的信息以提供最佳治疗。

什么是辩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一种CBT,最初旨在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但后来被扩展用于治疗其他条件。

这种类型的疗法用于帮助那些难以调节情绪或表现出自毁行为的人,如饮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或有自伤行为的人。

DBT旨在解决思维和行为,同时结合情绪调节和正念等策略。

DBT旨在教会人们如何发展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这种疗法可以帮助那些缺乏有用应对技能且经常从一个危机转移到另一个危机的人。

为什么开发DBT?

马莎·莱因汉在1980年代开发了DBT,以帮助有自杀想法的人,这些人通常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有BPD的人常常出现以下症状:

  • 经历强烈的情绪
  • 人际关系困难
  • 行动非常冲动
  • 思维非常黑白分明

因此,DBT是为了帮助患有BPD的人管理这些核心症状,向他们提供技能以实现目标。

这样,患有BPD的人就会知道如何应对挑战性的情况或管理人际关系,从而整体提高生活质量。

DBT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是什么?

DBT涵盖四个模块:

DBT

正念 – DBT教导人们专注于当下,并感到踏实。这对于那些自我认知不稳定和难以专注于当下的个体尤其有用。

在专注于当下之后,自动负性思维就不会被激活。

情绪调节 – DBT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强烈的情绪不会控制局面。

他们学会可以选择如何应对负面或强烈的情绪。他们还可以学习避免已知会触发强烈情绪的情境。

痛苦耐受 – DBT教导人们如何应对令人不安的情况,例如帮助他们思考一些可以健康地管理行为和情绪的方法,以避免冲动或冒险的行为。

人际效能 – DBT旨在教导人们以健康和尊重的方式沟通。它可以教授表达技巧以及如何与他人设定健康的界限。它可以培养倾听技能和冲突解决技能,并帮助建立与他人的信任。

CBT和DBT能帮助什么?


CBT用于治疗一系列状况,包括:

除了心理健康状况外,CBT还被用于帮助人们应对以下问题:

尽管DBT是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设计的,但DBT中使用的技术对许多以下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效:

除了心理健康状况外,DBT还被用于帮助人们应对以下问题:

  • 强烈的情绪
  • 应对挑战性情境
  • 人际关系困难
  • 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
  • 极度压力

CBT和DBT已被证明对各种问题非常有帮助。一些显著的好处包括:

  • 改善沟通技巧
  • 更健康的思维模式和对负性思维的更大意识
  • 提高做出更健康选择的能力
  • 对自己生活的更深入了解
  • 改善应对痛苦的策略
  • 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情况
  • 帮助人们朝着解决方案前进
  • 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 发展面对当前和未来挑战的技能

CBT的有效性


CBT是最具研究性的治疗方法之一,部分原因是治疗集中在高度具体的目标上,结果可以相对容易地测量。

  • 元分析发现,CBT非常有效,特别是在改善患有焦虑相关障碍(包括强迫症和PTSD)的人的症状,以及愤怒问题、药物滥用和一般压力(Hofman等,2012年)。
  • 另一项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CBT是治疗焦虑障碍的中等有效的治疗方法(Carpenter等,2018年)。
  • 除了面对面的会谈,CBT也被发现与在线会谈一样有效(Kumar等,2017年)。
  • CBT还被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疗法在治疗这些年龄段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方面是有效的(Oud等,2019年)。
  • 关于CBT治疗失眠的分析支持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预防主要失眠复发的效果(Okajima等,2011年)。

DBT的有效性


  • Linehan等(1991年)进行了第一个关于DBT对BPD女性患者有效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完成DBT后,参与者在慢性自杀和自伤行为方面显示出显著改善。
  • 最近的一项元分析研究了DBT对诊断为BPD的个体的有效性,大多数研究报告称,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显著减少(Bloom等,2012年)。
  • 自引入以来,DBT继续成为BPD的有效心理疗法,一项研究发现,经过一年的治疗,约77%的患者不再符合BPD的诊断标准(Stiglmayr等,2014年)。
  • DBT通常作为BPD的一线治疗推荐,并被证明可以减少高达90%的医疗护理和药物需求(May等,2016年)。
  • 除了对BPD有效外,还有证据表明,DBT中学习的技能减少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了情绪控制,并提高了正念自我效能感(Van Dijk等,2013年)。
  • DBT还被证明有助于治疗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的一些症状。一项研究发现,完成治疗后,PTSD患者自杀和自伤的可能性降低,羞耻感、焦虑和创伤相关的内疚感减少(Harned等,2014年)。

CBT和DBT是我的唯一选择吗?


尽管CBT和DBT已被证明对许多状况有效,但它们并不代表心理健康治疗的唯一选项。同样,这些类型的疗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其他形式的治疗更侧重于管理创伤、改善关系、发现内在力量和其他领域。

例如,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利用接受、正念和价值观来培养心理灵活性。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专门治疗创伤和痛苦记忆。

此外,强大的患者-治疗师联盟等因素会影响结果,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对新视角的开放态度和愿意尝试各种方法可能有助于找到最适合每个人的治疗方法。

如果CBT或DBT似乎不适合,探索替代方案可能会发现更适合的治疗。一种疗法并不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情况。

相关文章


参考文献


Dissociative Disorders. (Jul 05, 2021). 2021 Traumadissociation.com. Retrieved Jul 5, from http://traumadissociation.com/dissociative.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Jul 05, 2021). Traumadissociation.com, Retrieved Jul 5, 2021, from h

Bloom, J. M., Woodward, E. N., Susmaras, T., & Pantalone, D. W. (2012). Use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in inpatient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iatric Services, 63(9), 881-888.

Carpenter, J. K., Andrews, L. A., Witcraft, S. M., Powers, M. B., Smits, J. A., & Hofmann, S. G. (2018).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anxiety and related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5(6), 502-514.

Harned, M. S., Korslund, K. E., & Linehan, M. M. (2014).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the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Prolonged Exposure protocol for suicidal and self-injuring women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PTSD.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55, 7-17.

Hofmann, S. G., Asnaani, A., Vonk, I. J., Sawyer, A. T., & Fang, A. (2012).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6(5), 427-440.

Kumar, V., Sattar, Y., Bseiso, A., Khan, S., & Rutkofsky, I. H.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reus, 9(8).

Linehan, M. M., Armstrong, H. E., Suarez, A., Allmon, D., & Heard, H. L. (1991).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chronically parasuicidal borderline patient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8(12), 1060-1064.

May, J. M., Richardi, T. M., & Barth, K. S. (2016).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as treatment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Mental Health Clinician, 6(2), 62-67.

Okajima, I., Komada, Y., & Inoue, Y. (2011). A meta-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rimary insomnia.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9(1), 24-34.

Oud, M., De Winter, L., Vermeulen-Smit, E., Bodden, D., Nauta, M., Stone, L., van den Heuvel, M., Al Taher, R., de Graaf, I., Kendall, T., Engels, R. & Stikkelbroek, Y. (2019). Effectiveness of CBT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European psychiatry, 57, 33-45.

Stiglmayr, C., Stecher-Mohr, J., Wagner, T., Meiβner, J., Spretz, D., Steffens, C., Roepke, S., Fydrich, T., Salbach-Andrae, H., Schulze, J. & Renneberg, B. (2014). Effectiveness of dialectic behavioral therapy in routine outpatient care: the Berlin Borderline Study.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1(1), 1-11.

Van Dijk, S., Jeffrey, J., & Katz, M. R. (2013).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skills in a psychoeducational group for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45(3), 386-393.

CBT vs DBT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