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著名的是他对治疗关系的看法以及他关于人格和自我实现的理论。

罗杰斯(1959)认为,一个人要“成长”,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真诚(开放性和自我披露)、接纳(被无条件积极看待)和共情(被倾听和理解)的环境。

没有这些品质,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将无法像没有阳光和水的树一样正常发展。

罗杰斯相信每个人都能实现他们在生活中的目标、愿望和欲望。当,或者说如果他们这样做了,自我实现就会发生。这是卡尔·罗杰斯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为了达到潜力,必须满足多个因素。

什么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整体看待个体并关注每个个体独特性的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存在主义假设出发,认为人们有自由意志,并且被动机驱使去实现他们的潜力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发展了以来访为中心的疗法(后来改名为“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非指导性疗法,允许来访处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这种方法涉及移除障碍,使来访能够前进,从而释放他们进行正常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使用非指导性技术,罗杰斯帮助人们承担责任。

他认为,被理解和重视的经历给了我们成长的自由,而病理通常源于试图赢得他人的积极评价而不是遵循“内在指南针”。

罗杰斯记录了他的治疗过程,分析了对话记录,并研究了与治疗结果相关的因素。他是第一个记录和出版完整心理治疗案例的人。

罗杰斯革新了治疗的进程。他提出了一个当时激进的观点,即让来访引导治疗过程可能比治疗师更有益;正如他所说,“来访知道哪里痛,该往哪个方向走,哪些问题是关键的,哪些经历被埋藏了”(罗杰斯,1961)。

人格发展

在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自我的概念或自我概念是核心。这是“关于自己的有组织、一致的感知和信念集合。”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是他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主题。它包括个体的自我形象(他们如何看待自己)、自尊(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评估)和理想自我(他们希望成为的人)。

自我是人本主义术语中我们真实的身份。自我是我们的内在个性,可以类比为灵魂或弗洛伊德的心理。自我受到个人生活中经历的影响,以及我们对这些经历的解释。

影响我们自我概念的两个主要来源是童年经历和他人的评价。

根据罗杰斯(1959),我们希望以与自我形象一致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行为,并反映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即理想自我。自我形象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越小,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就越一致,自我价值感就越高。

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会导致不一致,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如果一个人的部分经验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并在自我形象中被否认或扭曲,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处于不一致状态。

人本主义方法认为,自我是由我们独特的概念组成的。自我概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或自尊)是个体对自己赋予的价值或重要性。它是自我概念的评估方面,受个体感知的成功、失败以及他们认为他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影响。

高自尊表示积极的自我观,而低自尊则表示自我怀疑和批评。

罗杰斯认为,自我价值感是在早期童年形成的,并由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形成。

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表征,由个人经历和与他人的互动塑造。

它是人们对自己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能力、价值观、角色和目标的感知。这是他们对“我是谁”的理解。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这对于良好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自我形象包括身体形象对我们内在个性的影响。

在简单的层面上,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或坏人,美丽或丑陋。自我形象影响一个人在世界上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

自我形象与真实自我

自我形象有时可能是扭曲的或基于不准确的感知。相比之下,真实自我包括一个人真正是谁的自我意识。

真实自我代表一个人当前的真实状态,包括他们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挣扎的领域。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个人渴望成为的自己版本。

它包括所有个人认为理想或可取的目标、价值观和特质。这是他们对“我希望成为谁”的愿景。

这是我们希望成为的人。它包括我们在生活中的目标和雄心壮志,并且是动态变化的——即不断变化的。童年的理想自我不是青少年或二十几岁时的理想自我。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的一致性标志着心理健康。

如果理想自我不切实际或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不一致,从而导致不满、不幸福甚至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治疗的一个目标是帮助人们将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对齐,增强自尊和整体生活满意度。

积极评价与自我价值

卡尔·罗杰斯(1951)认为儿童有两个基本需求: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和自我价值。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对于心理健康和实现生活中的目标和抱负及自我实现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年轻女性拥抱一个大红心,象征着正念和爱。自我接纳和自信的概念。

自我价值感可以看作是从非常高到非常低的连续体。对于卡尔·罗杰斯(1959)来说,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即对自己有信心和积极感觉的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时能接受失败和不快乐,并对他人开放。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可能会避免生活中的挑战,不接受生活有时会痛苦和不快乐,并对他人心存戒备。

罗杰斯认为,自我价值感是在早期童年形成的,并由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形成。随着孩子长大,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会影响自我价值感。

罗杰斯认为我们需要被他人积极看待;我们需要感到被重视、尊重、被关爱和爱护。积极评价与我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被他人评价和判断有关。罗杰斯区分了无条件积极评价和有条件积极评价。

无条件积极评价

无条件积极评价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由卡尔·罗杰斯引入,他是以来访为中心疗法的先驱。

无条件积极评价是指父母、重要他人(和人本主义治疗师)接受并爱一个人,无论他或她是怎样的,不进行任何判断或批评。

即使一个人做错事或犯错误,也不会撤回积极评价。

无条件积极评价可以被父母、教师、导师和社会工作者用于与孩子的关系中,以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在成年后取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

在心理治疗中,它可以替代来访者在童年时期可能经历过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缺失,并促进更健康的自尊。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后果是,个体感到自由去尝试事物并犯错,即使这可能导致情况变得更糟。

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更有可能在童年时期从他人(尤其是父母)那里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咨询中的例子包括咨询师即使在来访者表现出道德上错误或对其健康和福祉有害的行为时,仍保持非评判的态度。

目标不是验证或纵容这些行为,而是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并导航到更健康的行为模式。

这种对来访者的完全接受和重视促进了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积极和信任的关系,使来访者能够坦诚地分享。

局限性

虽然容易理解,但实践无条件积极关注可能会很具有挑战性,因为它要求放下个人的意见、信念和价值观。

它被批评为可能不真实,因为它可能需要治疗师抑制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批评者还指出,它可能不允许挑战无益的行为或态度,而这在某些治疗方法中是有用的。

最后,一些人指出缺乏支持其有效性的实证证据,尽管这对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来说是常见的(Farber & Doolin, 2011)。

有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他人(通常是父母或照顾者)仅在个体以某种可接受或认可的方式行事时才表达接受和认可。

换句话说,这种积极关注、爱或接受是有条件的,基于个体的行为、态度或观点是否符合给予关注的人所期望或重视的标准。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童年时期的有条件积极关注可能导致成年后形成价值条件,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可能严重依赖于满足某些标准或期望。

这些价值条件可能在个体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造成差异,从而导致不一致和心理困扰。

例如

有条件积极关注是指积极关注、赞扬和认可取决于孩子,例如,孩子以父母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

因此,孩子不是因为他是谁而被爱,而是只有在他或她以父母认可的方式行事时才被爱。

例如,如果父母只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或以他们认可的方式行事时才表现出爱和认可,孩子可能会成长过程中相信只有当他们达到某些标准时才值得被爱和认可。

这可能阻碍他们真实自我的发展,并可能导致自尊和自我接纳方面的挣扎。

极端情况下,不断寻求他人认可的人很可能在童年时期只经历过有条件积极关注。

一致性与不一致

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不一致。因此,可能存在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异,这被称为不一致。

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实际体验一致或非常相似时,存在一致性状态。很少有完全的一致性状态;所有人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不一致。

一致性 1

一致性的发展依赖于无条件积极关注。卡尔·罗杰斯认为,要实现自我实现,个体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我们希望以与我们的自我形象一致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行为,并反映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即我们的理想自我。

我们的自我形象和理想自我越接近,我们的一致性或一致性就越高,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越强。如果一个人的总体验中有部分是不可接受的,并在自我形象中被否认或扭曲,则被认为是处于不一致状态。

不一致是“有机体的实际体验与个体代表该体验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差异。”

由于我们更喜欢以与我们的自我形象一致的方式看待自己,我们可能会使用防御机制,如否认或压抑,以减少对我们认为的不良感受的威胁感。

一个自我概念与真实感受和体验不一致的人会为自己辩护,因为真相会伤害他们。

自我实现

有机体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和努力——实现、维持和增强体验的有机体(Rogers, 1951, p. 487)。

罗杰斯拒绝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决定论性质,坚持认为我们之所以如此行为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情况的感知方式。“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是如何感知的。”

卡尔·罗杰斯(1959)认为,人类有一个基本动机,即自我实现的倾向——即实现自己的潜力,达到最高水平的‘人性’。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人们只有在对自己有积极看法(积极自我关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我实现。这只能发生在他们从他人那里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感到周围的人(特别是他们在童年时期的父母)毫无保留地重视和尊重他们。

自我实现只有在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与他们的理想自我(他们想成为或认为应该成为的样子)之间有一致性时才可能实现。如果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负面的自我价值感将产生,使自我实现变得不可能。

个体所接触和互动的环境可以要么阻碍要么帮助这一自然命运。如果环境压迫,它将阻碍;如果环境有利,它将帮助。

就像一朵花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会长到它的最大潜力,但如果环境限制了它,它就会受到约束一样,人们也会在环境足够好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并实现他们的潜力。

然而,与花朵不同的是,个体的潜力是独特的,我们注定要根据我们的个性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罗杰斯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和有创造力的。

他们只有在不良的自我概念或外部约束压倒了价值过程时才会变得破坏性。卡尔·罗杰斯认为,要实现自我实现,个体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即他们希望成为的样子)与其实际行为(自我形象)一致时,自我实现就会发生。

罗杰斯描述了一个正在实现自我的人为完全功能的人。个体能否实现自我实现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童年经历。

完全功能的人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意味着个体与此时此地、他们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保持联系,不断成长和变化。

在许多方面,罗杰斯将完全功能的人视为一种理想,而这是人们最终无法实现的。

将其视为生命旅程的终点或完成是错误的;相反,这是一个不断成为和改变的过程。

Rogers 确定了完全功能人的五个特征:

  1. 开放体验:接受正面和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不会被否认,而是会被处理(而不是诉诸自我防御机制)。
  2. 存在主义生活:与生活中发生的不同体验保持联系,避免预判和先入为主。能够活在当下并充分欣赏现在,而不是总是回顾过去或展望未来(即活在当下)。
  3. 信任感受:关注并信任感觉、直觉和直觉反应。人们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4. 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和冒险是个人生活中的特点。一个人不会一直玩得安全。这包括调整和改变的能力以及寻求新体验的能力。
  5. 充实的生活:一个人对生活感到幸福和满足,并且总是在寻找新的挑战和体验。

对于 Rogers 而言,完全功能的人是适应良好、平衡良好且有趣的人。这些人往往是社会中的高成就者。

批评者认为,完全功能的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其他文化中,如东方文化,群体的成就是比任何一个人的成就更受重视的。

Carl Rogers 名言

创造的本质在于其新颖性,因此我们没有标准来判断它。

(Rogers, 1961, 第 351 页)

我逐渐得出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消极结论。在我看来,美好生活不是任何固定的状态。

它不是我所认为的一种美德状态、满足状态、涅槃状态或幸福状态。它不是一个个体适应、满足或实现的状态。

使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它不是一种驱力减少、紧张减少或稳态的状态。

(Rogers, 1967, 第 185-186 页)

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方向,而不是目的地。

(Rogers, 1967, 第 187 页)

无条件积极关注意味着对来访表达的负面、“坏”、痛苦、恐惧、防御、异常的情绪给予与表达“好”、积极、成熟、自信、社交情绪相同的接纳程度,对来访不一致的方式给予与一致的方式相同的接纳程度。

它意味着关心来访,但不是以占有方式或仅仅为了满足治疗师自身需求的方式。

它意味着关心来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允许他有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Rogers, 1957, 第 225 页)

常见问题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与其他同时代的心理学理论有何不同?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心理学理论不同,强调个体主观体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行为主义(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和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心灵)不同,罗杰斯相信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潜力。

他的方法强调了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在治疗关系中的重要性,旨在创造一个支持性和非评判性的环境,让个体能够探索和发展他们的真实自我。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将个体的主观体验置于首位,优先考虑他们的独特视角和个人能动性。

对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有哪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缺乏科学严谨性和实证证据,与其他成熟的理论相比。

一些人认为,其对主观体验和自我认知的强调可能导致有偏见的解释和不可靠的发现。此外,批评者认为,罗杰斯的方法可能忽视外部因素(如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人类行为和发展的影响。

批评者还质疑罗杰斯理论的普遍适用性,认为它们可能在某些文化和个体背景下比其他背景下更相关。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如何影响心理学以外的其他领域?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对心理学以外的多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咨询、教育、领导力和人际关系。

在咨询中,他对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积极倾听的强调塑造了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在教育中,罗杰斯的思想影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促进了更加支持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他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被应用于领导力发展,推动了共情和支持性的领导风格。

此外,罗杰斯对真实沟通和理解的强调影响了人际关系,促进了共情、尊重和共同成长。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当前相关性是什么?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方法在现代心理学中仍然具有相关性,强调个体能动性、个人成长和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它继续影响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和其他人本主义治疗方法。罗杰斯对共情、接纳和真实性的关注与当代注重来访主观体验和自决权的方法相呼应。

此外,他在积极关注和创造安全、非评判性环境方面的作用对咨询、教育和人际关系等领域都有启示。

人本主义方法提醒我们个体独特视角的重要性和共情连接在促进健康和成长方面的力量。

参考文献

  • Bozarth, J. D. (1998).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一场革命性的范式. Ross-on-Wye: PCCS Books
  • Farber, B. A., & Doolin, E. M. (2011). 积极关注. 心理治疗, 48(1), 58.
  • Mearns, D. (1999).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与自我配置. 咨询, 10(2), 125±130.
  • Rogers, C. (1951). 以客户为中心的疗法:其当前实践、意义和理论. 伦敦: Constable.
  • Rogers, C. R. (1957). 治疗人格变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咨询心理学杂志, 21(2), 95.
  • Rogers, C. (1959).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下发展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理论. In (ed.) S. Koch, 心理学:一门科学的研究. 第 3 卷:个体和社会背景的表述. 纽约: McGraw Hill.
  • Rogers, C. R. (1961). 成为一个人:一个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看法.
    Houghton Mifflin.
  • Rogers, C. R., Stevens, B., Gendlin, E. T., Shlien, J. M., & Van Dusen, W. (1967). 人与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心理学的新趋势. Lafayette, CA: Real People Press.
  • Wilkins, P. (1997). 一致性与反移情:相似性和差异性. 咨询, 8(1), 36±41.
  • Wilkins, P. (2000). 重新考虑无条件积极关注. 英国指导与咨询杂志, 28(1), 23-36.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