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阶段

关键特征

  • 发展阶段: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连续的认知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逐步发展。
  •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儿童通过探索环境主动构建理解,而不是被动吸收信息,像“小科学家”一样。
  • 图式:用于组织信息的心理框架,随着儿童的发展数量和复杂性增加,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 同化: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图式中。
  • 顺应:修改现有图式或创建新的图式以适应新信息。
  • 平衡:通过平衡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解决冲突并转向新的思维模式,从而逐步通过认知阶段。

本页内容:

发展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会经历四个不同的智力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儿童思维的日益复杂。

每个儿童都会按相同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但速度不同),儿童的发展由生物成熟和与环境的互动决定。

在每个发展阶段,儿童的思维与其他阶段有质的不同,即每个阶段涉及不同类型的智力。

阶段 年龄 目标
感知运动 出生至18-24个月 物体恒常性
前运算 2至7岁 象征性思维
具体运算 7至11岁 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 青春期至成年 科学推理

虽然没有一个阶段可以跳过,但儿童通过各个阶段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后期阶段。

皮亚杰并未声称某个阶段会在特定年龄达到——尽管对各阶段的描述通常包括平均儿童达到每个阶段的年龄指示。

视频链接视频链接

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段:出生至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婴儿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并通过身体感觉和协调来感知和与环境互动。

感知运动游戏1

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 婴儿通过感官和行动(四处移动和探索环境)了解世界。
  • 在感知运动阶段,一系列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这些包括:物体恒常性;自我认识(儿童意识到其他人是独立于他们的);延迟模仿;以及象征性游戏。
  • 认知能力与一般符号功能的出现有关,即精神表征世界的能力。
  • 大约8个月时,婴儿会理解物体的恒常性,即使看不见物体,它们仍然存在,婴儿会在物体消失后寻找它们。

在这个阶段的开始,婴儿生活在当下。它还没有存储在记忆中的世界的心理图像,因此没有物体恒常性的意识。

如果婴儿看不到某样东西,那么它就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当着婴儿的面隐藏玩具,但它不会在物体消失后去寻找。

该阶段的主要成就是物体恒常性——知道物体即使被隐藏也仍然存在。这需要形成物体的心理表征(即图式)的能力。

接近这个阶段的末尾,一般符号功能开始出现,儿童在玩耍中表现出可以用一个物体代表另一个物体的能力。语言开始出现,因为他们意识到词语可以用来代表物体和感受。

儿童开始能够储存关于世界的信息,回忆并标记这些信息。

个体差异

  • 文化习俗:在某些文化中,婴儿整天被背在母亲背上。这种持续的身体接触和多样的刺激会影响儿童对环境的感知及其物体恒常性的意识。
  • 性别规范:分配给婴儿的玩具可能基于性别期望而有所不同。男孩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汽车或动作玩偶,而女孩可能会收到洋娃娃或厨房套装。这会影响早期的互动和感官探索。

了解更多: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发展

前运算阶段

年龄段:2-7岁

皮亚杰的第二个智力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发生在2至7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开始,儿童不使用操作(一套逻辑规则),因此思维受事物外观或表象的影响,而不是逻辑推理。

例如,儿童可能会认为一个高而细的杯子比一个短而宽的杯子含有更多的液体,即使两者容量相同,因为儿童关注的是高度而不是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此外,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假设其他人看到的世界与他相同,如三山实验所示。

随着前运算阶段的发展,自我中心性减弱,儿童开始享受与其他儿童一起玩游戏,假装游戏变得更为重要。

假装游戏

幼儿经常假装自己是他们不是的人(例如超级英雄、警察),并可能使用象征现实物品的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儿童也可能发明一个想象中的玩伴。

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 幼儿和年轻儿童获得通过语言和心理意象内部表征世界的能力。
  • 在这个阶段,年轻儿童可以象征性地思考事物。这是让一个事物,如一个词或一个物体,代表其他事物的能力。
  • 儿童的思维受事物外观的影响,而不是事物本身。尚未具备逻辑(解决问题)类型的思维能力。
  • 此外,儿童在类别包含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可以分类物体,但不能将物体归类到两个或多个类别中,这涉及将物体归类为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
  • 这个阶段的婴儿还表现出拟人化倾向。这是儿童认为非生命物体(如玩具)具有生命和感受,就像人的感受一样。

到2岁时,儿童在将思维从物理世界分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尚未发展出后期阶段的逻辑(或“操作性”)思维特征。

思维仍然是直观的(基于对情况的主观判断)和自我中心的(以儿童自己的世界观为中心)。

个体差异

  • 文化故事讲述: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可能会根据他们的文化叙事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象征元素。
  • 种族与代表性:孩子的种族身份会影响他们如何参与假装游戏。例如,媒体和玩具中缺乏多样性的表征可能导致有色人种儿童重现不反映他们经历或背景的情景。

了解更多: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7 – 11岁

具体运算阶段开始时,孩子可以使用操作(一套逻辑规则),因此他们可以保持数量不变,意识到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去中心化),并在包容任务中表现出改进。

孩子们在抽象思维方面仍有困难。

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 在此阶段,孩子们开始对具体事件进行逻辑思考。
  • 孩子们开始理解守恒的概念;即理解虽然事物在外表上可能发生变化,但某些属性保持不变。
  • 在此阶段,孩子们可以在心中逆转事物(例如,想象塑料泥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 在此阶段,孩子们变得不那么自我中心,并开始思考其他人可能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阶段被称为具体阶段,因为孩子们如果能够操作真实的(具体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图片,他们可以更成功地进行逻辑思考。

皮亚杰认为具体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逻辑或操作性思维的开始。这意味着孩子可以在头脑中内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物理尝试)。

孩子们可以在6岁时守恒数量,7岁时守恒质量,9岁时守恒重量。守恒是指理解某物在数量上保持不变,即使其外观发生变化。

但在此阶段,只有当孩子被要求对实际存在的材料进行推理时,操作性思维才有效。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被要求对抽象或假设的问题进行推理时,往往会犯错误或感到不知所措。

个体差异

  • 守恒任务中的文化背景: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中,由于文化强调保存和重复使用材料,孩子们可能会更早展示出守恒技能。
  • 性别与学习:关于性别能力的刻板印象,如“男孩数学更好”,可能会影响孩子们如何接近逻辑问题或根据感知的性别规范对物体进行分类。

了解更多:具体运算阶段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12岁以上

形式运算期大约从11岁开始。青少年进入这一阶段后,获得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以更复杂的方式组合和分类项目,并具备更高层次的推理能力。

青少年可以系统地思考并推理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实际情况(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阶段)。这使他们能够理解政治、伦理和科幻小说,以及进行科学推理。

青少年可以处理抽象概念;例如,他们无需实际分割东西就能理解除法和分数,并解决假设(虚构)的问题。

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 具体运算是在物理对象上进行的,而形式运算是对想法进行的。形式运算完全摆脱了物理和知觉的限制。
  • 在此阶段,青少年可以处理抽象概念(例如,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切蛋糕或分糖果来理解除法和分数)。
  • 他们可以在不考虑具体例子的情况下遵循论证的形式。
  • 青少年可以处理有许多可能解决方案的假设问题。例如,如果被问及“如果一小时内废除货币会发生什么?”他们可以推测许多可能的后果。
  • 皮亚杰将反思抽象描述为个体意识到并反思自己认知行为或操作的过程(元认知)。

从大约12岁起,孩子们可以在不参考内容的情况下遵循逻辑论证的形式。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发展了思考抽象概念和逻辑测试假设的能力。

这一阶段出现了科学思维,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制定抽象理论和假设。

个体差异

  • 文化与抽象思维:不同的文化强调不同类型的逻辑或抽象思维。例如,在有强烈口头传统的社会中,保持复杂叙事的能力可能得到显著发展。
  • 性别与伦理:关于道德和伦理的讨论可能受到性别规范的影响。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女孩可能被鼓励优先考虑社区和谐,而男孩则被鼓励优先考虑个人权利。

了解更多: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

  •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儿童在自身认知发展中扮演的积极角色。
  •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们积极地探索并与周围环境互动。
  • 这种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他们能够逐渐建立对世界的理解。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皮亚杰受雇于比奈研究所,他的工作是开发英语智力测试的法语版本。他对孩子们给出错误答案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特别是那些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

他认为这些错误的答案揭示了成人和儿童思维之间的显著差异。

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智力的一套新的假设:

  • 儿童的智力在质量上而非数量上与成人不同。这意味着儿童的推理(思考)方式与成人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同。
  • 儿童积极构建他们对世界的知识。他们不是被动的生物,等待有人向他们的头脑灌输知识。
  • 理解儿童推理的最佳方式是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

皮亚杰并不想通过测量孩子们的计数、拼写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智商。

他更感兴趣的是基本概念是如何出现的,例如数字、时间、数量、因果关系和正义等概念。

皮亚杰研究了从婴儿到青少年的儿童,使用对其三个婴儿的自然观察,有时也进行控制观察。他撰写了日记描述,记录了他们的发育过程。

他还使用临床访谈和观察能够理解问题并进行对话的较大儿童。

2. 皮亚杰的临床方法

皮亚杰的临床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技术。

这是一种理解儿童思维的研究方法,皮亚杰从心理病理学中使用的诊断性临床访谈改编而来。

与标准化测试不同,临床方法使用灵活、开放的问题来深入探讨儿童的思维。

访谈者根据儿童最初的反应调整问题,促使进一步的解释和澄清。

临床方法的关键特征:

  • 皮亚杰的方法强调理解儿童的观点,而不是强加成人的思维方式。
  • 这种方法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使用开放式和非评判性问题,让儿童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问题应基于同龄或更小儿童自发提出的问题。
  • 访谈者必须仔细观察儿童的反应,并提出额外的问题以澄清其推理。
  • 访谈者还必须能够区分真正自发的反应和受暗示或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反应。

皮亚杰提供了详细的评估标准,以评估儿童反应的质量,强调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对暗示的抵抗力、儿童思维的深度以及反应的一致性。

什么是“批判方法”,它与临床方法有何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方法在皮亚杰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

随着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他开始在访谈中引入实物和操作,这导致了他称之为批判方法的方法。

虽然临床方法主要依赖于口头对话,但批判方法涉及儿童主动操作物体,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推理与物理现象的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问一个孩子,在把一块黏土揉成蛇形后,它的重量会增加还是减少(质量守恒)。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解释,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皮亚杰认为,让儿童参与具体的挑战有助于让他们放松,减少了所需的口头指导量,并允许访谈者用儿童的语言讨论现象。

通过在研究中引入实物,他可以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操作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

例如,为了理解儿童从拟人化思维向机械思维的转变,皮亚杰通过一系列涉及物理演示的实验探索了儿童对物质力的概念。

然而,即使他的方法变得更加复杂,临床检查的核心原则,如开放式探究、关注潜在的推理和敏感的访谈,仍然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皮亚杰的理论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

皮亚杰(1936, 1950)的认知发展理论解释了儿童如何构建对世界的心理模型。

他不同意智力是一种固定特质的观点,而是认为认知发展是由于生物成熟和与环境互动而发生的过程。

儿童理解、思考和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是以断断续续、不连续的方式发展(而不是随着时间逐渐变化)。

皮亚杰的理论:

  • 关注儿童,而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
  • 关注发展,而不是学习本身,因此不涉及信息或具体行为的学习。
  • 提出离散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而不是行为、概念、思想等数量和复杂性的逐步增加。

该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婴儿和儿童如何发展成为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思考的个体。

对皮亚杰来说,认知发展是由于生物成熟和环境经验而导致的心理过程的逐步重组。

儿童构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然后体验已知知识与环境中发现的新知识之间的差异。

4. 图式

图式是一种心理框架或概念,帮助我们组织和解释信息。它就像一个心理文件夹,我们在其中存储关于特定对象、事件或概念的知识。

根据皮亚杰(1952),图式是认知发展的基本构建块。它们在我们与世界互动时不断被创建、修改和重组。

沃德沃思(2004)建议将图式(复数形式为图式)视为大脑中的“索引卡”,每张卡片告诉个体如何对传入的刺激或信息作出反应。

根据皮亚杰的说法,我们出生时具有一些原始图式,如吸吮,这使我们能够与世界互动。这些初始图式是物理性的,但随着儿童的发展,它们成为心理图式。

先天图式的例子:

  • 婴儿有吸吮反射,当某物触碰他们的嘴唇时触发。这对应于“吸吮图式”。
  • 当某物触碰婴儿手掌时引发的抓握反射代表另一个先天图式。
  • 当某物触碰婴儿脸颊时,婴儿转向该方向的寻找反射也被视为一个先天图式。

当皮亚杰讨论一个人心理过程的发展时,他指的是该人所学图式的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

运算 是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使我们能够以逻辑(合理)的方式组合图式。例如,拿起一个摇铃会结合三个图式:凝视、伸手和抓握。

皮亚杰运算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可以执行更复杂的运算并开始想象假设(想象)的情境。

运算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学习的,它们代表了认知发展超越简单图式的关键进步。

随着儿童成长并与环境互动,这些基本图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新的图式通过 同化和顺应 的过程发展。

5. 适应的过程

让·皮亚杰(1952)将智力增长视为一种 适应(调整)世界的过程。

这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和失衡实现。

  • 同化 是将新信息融入现有图式而不改变理解的过程。例如,一个只见过小型狗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类似的特征(如毛发、四条腿和尾巴)而把猫称为“狗”。
  • 顺应 发生在现有图式必须修订以纳入新信息时。例如,一个认为所有动物都有四条腿的孩子在看到蛇时需要调整其图式。
  • 婴儿试图用相同的抓握图式捡起一个非常小的物体。这不起作用。婴儿随后改变(顺应)图式,用食指和拇指捡起物体。

当儿童现有的图式能够解释其周围可以感知的事物时,被认为处于 平衡 状态,即认知(即心理)平衡状态。

失衡 发生在新信息与现有图式冲突时,造成认知不适。这种认知冲突推动了认知发展和学习。

这些过程是连续且相互作用的,使图式得以进化并变得更复杂。

示例

当遇到新信息时,孩子首先尝试将其同化到现有的图式中。

如果同化失败,就会出现失衡,这促使需要进行适应。

通过适应,孩子调整其图式以恢复平衡

这个循环不断进行,推动认知发展以非线性方式——“跳跃式”而非匀速前进。

让·皮亚杰

平衡的重要性:

平衡作为调节机制,平衡同化和适应。这种平衡至关重要,因为:

  • 如果没有适应而持续同化,将无法学习新概念。
  • 如果没有同化而持续适应,每次体验都会显得新颖,导致认知疲劳。

通过维持这种平衡,平衡促进了认知成长,使孩子们能够构建越来越复杂和准确的世界心理表征。

教育应用

想象一下你见过的旧黑白电影中的场景,孩子们坐在排成行的课桌前,桌上放着墨水瓶。他们通过死记硬背学习,所有人在回应权威人物(如《马蒂尔达》中的特伦奇布尔小姐)提出的问题时齐声回答。

跟不上进度的孩子被视为偷懒,并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体罚。是的,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而且在世界某些地方今天仍然存在。

1937年的阶梯教室

皮亚杰部分负责了20世纪60年代初儿童教育的变化。

“孩子们应该能够自己进行实验和研究。当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材料来指导他们,但关键在于,为了让孩子理解某件事,他必须自己构建它,必须重新发明它。每次我们教孩子某件事时,实际上都阻碍了他自己去发现。另一方面,我们允许他自己发现的东西将会长久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皮亚杰(1972年,第27页)

普洛登报告

20世纪60年代,普洛登委员会调查了英国教育的不足,并在其1967年发布的最终报告中纳入了许多皮亚杰的思想。

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皮亚杰(1952年)的工作最初并不是为教育应用设计的。

报告基于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了三个关键建议:

  1. 适合年龄的学习:报告建议教育活动和内容应根据皮亚杰概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调整。这意味着确保学习任务与孩子的当前思维和理解水平相匹配。
  2. 具体经验:根据皮亚杰对具体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强调,尤其是对年幼儿童,报告提倡动手、体验式学习机会。这包括推荐更多实践活动和课堂上使用操作材料。
  3. 主动学习:报告强调儿童应成为自己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这与皮亚杰的观点一致,即儿童通过与环境互动构建自己的理解。

普洛登报告 强调了几个与皮亚杰工作一致的反复主题:

  • 个别学习
  • 课程灵活性
  • 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核心作用
  • 利用环境进行学习
  • 基于发现的学习
  • 评估儿童的进步

重要的是,报告警告教师“不要假设只有可测量的东西才有价值”,鼓励全面评估儿童的发展。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教育策略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发现和构建知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习,而不是直接教授。

由于皮亚杰的理论基于生物成熟和阶段,“准备”这一概念很重要。准备涉及何时应教授某些信息或概念。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不应在儿童达到适当的认知发展阶段之前教授某些概念。

因此,教育应该是阶段性的,课程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思维阶段进行开发。例如,抽象概念如代数或原子结构不适合小学儿童。

同化和适应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因为解决问题的技能不能被教授,必须被发现(皮亚杰,1958年)。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以下内容:

  1. 考虑认知发展的阶段:教育计划应设计为对应皮亚杰的发展阶段。例如,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应教授抽象概念,而应提供具体的辅助工具,如计数用的代币。
  2. 先提供具体经验再引入抽象概念:特别是对于年幼儿童,确保他们在接触更抽象的表示之前有实际的经验。
  3. 提供促进成长而不引起挫败感的挑战:设计能呈现有用问题并引发儿童失衡的情境。
  4. 关注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教师不应只检查孩子是否给出了正确答案,而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和他们得出答案的过程。
  5. 鼓励主动学习: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发现学习)。应鼓励儿童自己发现并与材料互动,而不是给予现成的知识。使用要求重新发现或重构“真理”的主动方法。
  6. 促进社会互动:使用合作和个人活动(让儿童互相学习)。实施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任务或角色扮演情景。
  7. 差异化教学:调整课程以满足个别儿童的需求。例如,观察儿童按颜色、形状和大小分类物体的能力。如果他们可以轻松按一个属性分类但难以处理多个属性,则逐步增加未来活动的复杂性,如先按颜色分类按钮,然后按颜色和大小一起分类。
  8. 支持儿童的“自发研究”:提供机会和资源,让儿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鼓励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和自主学习。在教室里创建一个“好奇墙”,让儿童张贴关于感兴趣话题的问题。

课堂活动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不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但他们仍然可以从刺激感官和运动技能的游戏中受益。

    • 客体永久性游戏:玩躲猫猫或把玩具藏在毯子下,帮助婴儿理解即使看不见的物体也依然存在。
    • 感官游戏:如水游戏、沙游戏或橡皮泥等活动鼓励通过触觉探索。
    • 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成人。利用模仿来教授新技能。
  2. 前运算阶段(2-7岁):

    • 角色扮演:设置假装游戏区,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场景,如厨房、医院或市场。
    • 符号使用:鼓励绘画、搭建和使用道具代表其他事物。
    • 动手活动:孩子们应与环境进行物理互动,因此要提供大量动手学习的机会。
    • 自我中心活动:使用突出不同视角的练习。例如,让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中间放一个物体,问他们对方看到了什么。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分类任务:提供物体或图片,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组。
  • 动手实验:介绍基础科学实验,让他们观察因果关系,例如用小苏打和醋制作简单的火山实验。
  • 逻辑游戏:棋盘游戏、拼图和逻辑问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 守恒任务:通过实验展示数量不会因形状的变化而改变,例如使用不同形状的杯子进行经典的液体守恒任务。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及以上):

  • 假设检验:鼓励学生做出预测并进行验证。
  • 抽象思维:介绍需要抽象推理的主题,如代数或伦理困境。
  • 问题解决:提供复杂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和概念来寻找解决方案。
  • 辩论与讨论:鼓励小组讨论和辩论抽象话题,强调逻辑和证据的重要性。
  • 反馈与提问:使用开放式问题挑战学生,促进高阶思维。例如,不要问“这是正确的答案吗?”,而是问“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尽管皮亚杰的阶段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但并不是所有儿童都会以相同的方式经历这些阶段。

社会身份在塑造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细致和文化响应的方法来理解儿童发展。

皮亚杰的阶段可能会根据种族、性别和文化等社会身份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 种族与教师互动:儿童的种族会影响教师的期望和互动。例如,种族偏见可能导致有色人种儿童被视为能力较弱或更易扰乱课堂,从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挑战和支持。
  • 种族和文化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例如,关于哪些种族或文化群体在某些科目上“更好”的刻板印象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自信心,进而影响他们在该科目中的参与度。
  • 性别与同伴互动:儿童从同伴那里学习性别角色。男孩可能会因为玩“女孩的游戏”而被嘲笑,女孩可能会被排除在某些活动之外,这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参与。
  • 语言:多语言儿童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这些阶段,尤其是如果他们的家庭语言与学校语言不同。不同语言中概念的表述方式会影响认知处理。文化成语和比喻可以塑造儿童对概念的理解及其使用象征性表示的能力,尤其是在前运算阶段。

克服实施皮亚杰策略的挑战和障碍

平衡游戏与课程

  • 有目的的游戏:确保游戏不仅仅是自由时间,而是一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需要精心规划。教育者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并创建能够促进这些目标的游戏环境。
  • 与标准的对齐:在儿童自主游戏与课程期望之间找到平衡可能具有挑战性。教育者需要找到将基于游戏的学习与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和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 学习速度:课程对特定年龄段的具体内容的关注可能会给加速学生学习带来压力,这可能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相矛盾。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以确定他们需要更多支持或挑战的领域。
  • 评估重点:标准化测试的重视可能会使教学的重点从过程导向学习(皮亚杰所倡导的)转向结果导向教学。教育者应使用反映现实任务的评估方法,允许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他们的理解。

家长

  • 家长期望:一些家长可能对基于游戏的学习存在误解,认为它不如传统教学严谨。教育者可能需要解决这些担忧,并传达游戏的价值。
  •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皮亚杰的理论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环境之间的一致性。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发展的资源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在家中支持孩子的学习。

其他挑战

  • 个体差异: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但教室里往往有多样化的学习者。在维持基于游戏的方法的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可能具有挑战性。
  • 时间限制:在某些教育环境中,可能存在覆盖特定内容或准备标准化测试的压力。在这种限制下优先考虑基于游戏的学习可能很困难。
  • 文化敏感性:认识和尊重文化差异至关重要。皮亚杰的理论可能需要适应所教儿童的具体文化背景。

皮亚杰的思想能否应用于特殊教育需求和残疾儿童?

是的,皮亚杰的思想可以适应支持特殊教育需求和残疾儿童(SEND),但需要注意以下重要事项:

  1. 个别化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独特优势、需求和兴趣量身定制学习体验,认识到发展可能不符合典型模式或时间表(Daniels & Diack, 1977)。
  2. 具体学习体验:提供动手操作、多感官活动,以支持概念探索,特别是对有学习障碍或感觉障碍的儿童有益(Lee & Zentall, 2012)。
  3. 逐步支架:将任务分解成可管理的步骤,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儿童以自己的节奏通过发展阶段(Morra & Borella, 2015)。
  4. 灵活评估:修改皮亚杰的任务以适应不同的能力和沟通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5. 基于优势的方法:强调儿童的能力而非缺陷,利用皮亚杰的概念识别并建立现有的认知优势。
  6. 跨学科方法:结合皮亚杰的见解与职业治疗和言语语言病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虽然皮亚杰的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它应该是更广泛、基于证据的方法的一部分,该方法认识到影响SEND儿童发展的多样化因素。

社交媒体(数字学习)

让·皮亚杰无法预见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广阔数字时代。

今天,互联网使得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民主化,博客、维基、社交媒体和生成式AI等平台促进了大规模的合作和共享知识。这一发展促使人们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

传统上被视为主要学习场所的教室正在被移动技术和MOOCs(Passey, 2013)等平台所超越。

千禧一代是第一代在有线电视、互联网和手机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高度依赖技术。

他们将其视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大量使用技术,从与亲人保持联系到消费新闻和娱乐(Nielsen, 2014)。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皮亚杰原则的动态环境。这些平台允许互动,通过同化和顺应等认知过程促进知识的演变。

它们强调社区互动和共享活动,促进认知和社会文化的建构主义。这种共享活动促进了超越个人视角的理解和探索,增强了社会情感学习(Gehlbach, 2010)。

社交媒体在教育情境中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能够超越传统课堂的限制。正如材料所示,这些平台可以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学习,弥合多样化的学习者群体之间的差距。

这种包容性可以平等化学习机会,可能减少基于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偏见,与凯根(1982)的“招募性”概念相呼应。

然而,也存在挑战。尽管社交媒体在学习中的潜力巨大,但其实际应用需要意图和指导。Cuban, Kirkpatrick 和 Peck(2001)指出,某些教育者和学生对将社交媒体整合到教育情境中持犹豫态度。

这种犹豫可能源于技术复杂性或潜在的干扰。然而,当有效利用时,社交媒体可以提供一个丰富的合作学习和人际发展的环境,促进对内容的更深入理解。

总之,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建构主义哲学无缝对接。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日常认知的工具,将日常社交互动与学术世界融合,提供了多样化、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

皮亚杰理论的弱点包括:

研究方法的批评

一些批评者认为,皮亚杰的临床方法缺乏标准化和客观性,使得研究结果难以复制和推广。

开放式提问虽然提供了灵活性,但也引入了研究者的解释偏差。

此外,对口头解释的重视可能低估了年幼儿童或语言能力有限的个体的认知能力。

  1. 样本量小:皮亚杰经常使用小样本,且这些样本往往不具代表性,通常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或来自类似背景(欧洲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这限制了他的研究结果的普适性(Lourenço & Machado, 1996)。

  2. 潜在的研究者偏差:皮亚杰的方法,包括研究自己的孩子和进行单独观察,存在主观解释的风险。

    缺乏多评估者的一致性和临床访谈中的潜在问题(例如,儿童误解问题或试图取悦实验者)可能导致偏差或不准确的结论。

    使用多名研究人员和更标准化的方法可以提高可靠性(Donaldson, 1978)。

  3. 与年龄相关的问题:一些批评者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年幼儿童的认知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他在任务中使用的复杂语言掩盖了儿童的真实理解。

  4. 文化局限性:皮亚杰的研究主要针对西方受过教育、来自相对富裕背景的儿童。这引发了对其发展阶段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的质疑(Rogoff, 2003)。

  5. 任务设计:皮亚杰的一些任务可能过于抽象或脱离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这可能导致低估儿童在更熟悉情境下的实际认知能力。

    多项研究表明,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能力,因为他的测试有时令人困惑或难以理解(例如,Hughes,1975)。

关键概念和理论的挑战

固定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关于固定发展阶段的概念受到了其他理论家和研究者的挑战。

VygotskyBruner 更倾向于不讨论阶段,而是将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其他人则质疑阶段的年龄范围。一些研究表明,进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并不是必然的。

例如,Keating(1979)报告称,40-60%的大学生无法完成形式运算任务,Dasen(1994)指出,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能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当前的发展心理学已经超越了皮亚杰提出的通过离散、普遍阶段的发展观,将其视为一个由社会、遗传和文化因素影响的渐进、可变过程。

当前的观点承认发育里程碑的时间和顺序存在更大的变异性。

更加认识到大脑的可塑性和整个生命周期中认知发展的潜力。

这挑战了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固定发展终点的观点。

文化和个体差异

认知发展的文化差异挑战了皮亚杰阶段的普遍性

正式运算阶段在所有文化中并未达到,且并非所有文化内的个体都能达到这一阶段,这表明它可能不是生物学基础的。

  •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发展的速度不能加速,因为它基于生物学过程,然而,直接教学可以加快发展,这表明它并非完全基于生物学因素。
  • 由于皮亚杰专注于认知发展的普遍阶段和生物成熟,他未能考虑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表明,除正式运算阶段外,发展阶段在所有文化中按相同顺序出现,这表明认知发展是生物学成熟过程的产物。

然而,达到这些阶段的年龄在不同文化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表明社会和文化因素及个体差异影响认知发展。

Dasen(1994)引用了他在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偏远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对象是8至14岁的土著澳大利亚人。

他让他们完成了液体守恒任务和空间意识任务。他发现,土著儿童的守恒能力出现在10至13岁之间(而皮亚杰的瑞士样本则在5至7岁之间)。

然而,他发现土著儿童的空间意识能力比瑞士儿童发展得更早。

这项研究表明,认知发展不仅依赖于成熟,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空间意识对于游牧民族至关重要。

对社会和情感因素的忽视

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认知发展,但可能低估了社会和情感因素的关键作用。

Lev Vygotsky,皮亚杰的同代人,强调了其社会文化理论中的学习的社会性质。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通过与更有知识的他人(MKOs)如父母、教师或熟练同伴的社会互动发生。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PD)的概念,代表了儿童独立能做和在指导下能达成之间的差距。

此外,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主张社会对话内化为内心言语,推动认知过程。这一观点突显了文化工具,尤其是语言,如何塑造思维。

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尊和关系,在学习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方面在皮亚杰以认知为中心的理论中未得到充分探讨。

这一社会-情感维度的发展在现代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低估儿童的能力

批评者认为,皮亚杰可能因方法论问题而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

皮亚杰未能区分能力(儿童能做什么)和表现(在特定任务中儿童能展示什么)。

当任务改变时,表现(因此也是能力)受到影响。因此,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

例如,儿童可能具有客体永久性(能力),但仍无法寻找物体(表现)。当皮亚杰从婴儿面前隐藏物体时,他发现直到九个月大后,他们才开始寻找。

然而,皮亚杰依赖于手动搜索方法——儿童是否在寻找物体。

后来,研究人员如Baillargeon和Devos(1991)报告称,四个月大的婴儿在看到不符合预期的移动胡萝卜时会看得更久,这表明他们对永久性有某种认识,否则他们不会有任何期望。

让·皮亚杰的遗产和持续影响

皮亚杰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改变了人们对儿童世界的看法及其研究儿童的方法。

他启发了许多追随者,并接受了他的思想。皮亚杰的理论激发了认知发展领域广泛的研究。

理论贡献

  • 开创性理论: 皮亚杰(1936)是最早系统研究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包括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认知的详细观察研究以及一系列简单但巧妙的测试,以揭示不同的认知能力。

  • 新皮亚杰理论: 研究人员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基础上,结合信息处理和大脑发展来解释认知增长,强调个体差异和更渐进的发展进程(Case, 1985; Fischer, 1980; Pascual-Leone, 1970)。

  • 临床方法: 皮亚杰的临床和批判方法彻底改变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它们将研究重点从单纯测量儿童的表现转向理解其思维过程的基础。

    他强调定性的探索性研究,而不是严格的数量化测量,为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挑战了关于他们能力的既有假设。

    皮亚杰的遗产继续影响当代研究方法,突出了考虑儿童视角及其推理动态性质的重要性。

教育实践的影响

  • 早期儿童教育: 皮亚杰的理论支持了许多强调基于游戏的学习、感官体验和探索的早期儿童项目。

  • 建构主义教学法: 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构建知识,这导致了从教师中心向儿童中心方法的转变。这强调探索、发现和动手活动。

  • 定制课程: 发展适宜性实践(DAP)确保教育经验与儿童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促进最佳学习和成长。

    通过了解皮亚杰的阶段,教育者可以创建适当挑战儿童的环境和活动。

    全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其DAP框架中融入了皮亚杰的原则,影响了全球的早期儿童教育政策。

家庭育儿实践

皮亚杰的理论通过强调刺激环境、游戏和支持儿童的好奇心,影响了家庭育儿方式。

父母可以利用皮亚杰的阶段来对孩子的行为和认知能力有现实的发展期望。

例如,理解学步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可以帮助父母在孩子自我中心时保持耐心。

游戏活动

认识到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许多父母提供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玩具和游戏。

父母可以提供略高于孩子当前能力的活动,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这补充了皮亚杰的观点。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躲猫猫: 帮助理解物体恒存。
    • 触觉体验: 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柔软、粗糙、凹凸、光滑),让婴儿触摸和感受。
    • 声音瓶: 在小瓶子里装入不同的物品如大米、豆子、铃铛,让孩子摇晃并听不同的声音。
  2. 前运算阶段(2-7岁):

    • 记忆游戏: 使用带有图片的卡片,将其面朝下放置,要求学生找到匹配的对。
    • 角色扮演和假装游戏: 让孩子扮演角色或故事,增强象征性思维。鼓励使用化妆服、玩偶套装或玩具收银机进行象征性游戏。提供提示或情景以扩展他们的想象力。
    • 故事排序: 给孩子带有故事片段的卡片,让他们按正确顺序排列。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数轴跳跃: 用胶带在地板上创建一个数轴,要求学生跳到数学问题的正确答案。
    • 分类游戏: 提供混合物体,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如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 逻辑谜题游戏: 涉及逻辑解决问题的游戏,如简单的数独或逻辑网格谜题。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及以上):

    • 辩论和讨论: 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辩论利弊。这促进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 假设检验游戏: 提出一个情景,让学生提出假设并找出检验方法。
    • 策略棋盘游戏: 如国际象棋、跳棋或卡坦岛游戏,有助于发展战略和前瞻性思维技能。

与其他理论家的比较

整合多种理论使早期教育专业人员能够形成对儿童发展的全面观点。

这使得可以创建支持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的整体学习体验。

通过识别各种发展因素,专业人士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和背景调整他们的实践。

与列夫·维果茨基的比较

差异:

  • 个人与社会强调: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主要源于独立的探索,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构建知识。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通过向更有知识的人(如同伴和成人)学习来构建知识。

    换句话说,维果茨基认为文化影响认知发展。

  • 阶段模型与连续发展: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模型,而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一个受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的连续过程。

  • 语言的作用: 对皮亚杰而言,语言被认为是次要的,即思维先于语言。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推理的起源更多地与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有关,而不是与物质世界的互动。

  • 发现学习与指导支架: 皮亚杰认为教师应提供挑战儿童现有图式的活动,鼓励他们自己发现。

    相反,维果茨基建议教师通过使用支架帮助儿童通过最近发展区进步。

相似之处:

  1. 两种理论都认为儿童是积极构建自己知识的世界;他们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2. 它们还一致认为认知发展涉及思维的质变,而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东西。
皮亚杰 维果茨基
社会文化 较少强调
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
阶段 认知发展遵循普遍阶段
学习与发展 儿童是“孤独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探索发展知识
语言的作用 思维驱动语言发展
教师的角色 提供机会让儿童自己学习世界(发现学习)

与埃里克·埃里克森的比较

埃里克森(1958)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概述了从婴儿期到晚年的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体面临两个对立状态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塑造了个性。成功解决冲突会导致希望、意志、目的和完整等美德。失败则会导致不信任、内疚、角色混乱和绝望等结果。

区别:

  • 认知与心理社会焦点:皮亚杰关注认知发展以及儿童如何构建知识。埃里克森强调心理社会发展,探讨社会互动如何塑造个性和身份。
  • 普遍阶段与文化影响:皮亚杰提出了相对独立于文化的普遍认知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虽然有序,但承认其表现和时间上的显著文化影响。
  • 冲突的角色: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不平衡)是学习的驱动力。埃里克森则认为心理社会危机对个人成长和身份形成至关重要。
  • 发展的范围:皮亚杰的理论主要涵盖童年到青少年期。埃里克森的理论则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从婴儿期到晚年。
  • 学习过程与身份形成:皮亚杰强调儿童如何学习和理解世界。埃里克森则关注个体通过解决心理社会冲突来发展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

相似之处:

  1. 阶段理论:两者都提出发展发生在不同的阶段(Gilleard & Higgs, 2016)。
  2. 年龄相关的进展:阶段通常与特定的年龄段相关联。
  3. 累积发展: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
  4. 重视童年:两者都强调早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5. 个体的积极作用:两者都认为儿童在其发展中是积极的参与者。

与乌瑞·布朗芬布伦纳的比较

布朗芬布伦纳(1979)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从直接的周围环境(如家庭)到广泛的社会结构(如文化)。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涵盖了多种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补充了皮亚杰对认知过程的关注,并从更广泛的生态角度进行分析。

区别:

  • 个体与生态重点:皮亚杰关注个体通过独立探索的认知发展。布朗芬布伦纳则强调个体与多个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从直接的家庭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 阶段理论与系统方法:皮亚杰提出了明确的认知发展阶段。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各种环境背景之间的持续互动,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 环境的作用:对于皮亚杰而言,环境提供了认知冲突和图式发展的机会。布朗芬布伦纳认为环境是一系列嵌套的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这些系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发展。
  • 认知结构与近端过程:皮亚杰关注认知结构(图式)的发展。布朗芬布伦纳强调近端过程——个体与其直接环境之间定期、持久的互动——是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 发现学习与情境学习:皮亚杰提倡发现学习以挑战现有的图式。布朗芬布伦纳则强调理解并利用学习发生的各种生态背景,从家庭到文化系统。

相似之处:

  1. 两者都认识到儿童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 两者都承认环境在塑造发展中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

什么是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思考、学习、记忆、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这包括大脑的成长和成熟,以及各种心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和精炼。

认知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其有重大影响。认知发展的主要领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技能、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各种理论,如让·皮亚杰和列夫·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提供了不同视角,解释这一复杂过程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发展。

皮亚杰理论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世界的视角。

他称之为(1)感知运动智能,(2)前运算思维,(3)具体运算思维,和(4)形式运算思维。每个阶段大致对应儿童的某个年龄时期。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力发展通过固定顺序的阶段进行,这些阶段具有普遍性(所有儿童都会经历这些阶段,无论其社会或文化背景如何)。

发展只能在大脑成熟到“准备”状态时发生。

皮亚杰理论的一些弱点是什么?

跨文化研究表明,发展阶段(除了形式运算阶段)在所有文化中都按相同顺序出现,这表明认知发展是生物成熟过程的产物。

然而,达到各个阶段的年龄在不同文化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表明社会和文化因素及个体差异影响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图式概念是什么?

图式是包含有关我们周围世界某一方面的所有信息的心理结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我们出生时带有几个原始图式,如吮吸,这些图式使我们能够与世界互动。

这些图式最初是物理的,但随着儿童的发展,它们成为心理图式。这些图式随着经验变得越来越复杂。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言语思维如何与其主动和具体思维相关?

皮亚杰承认儿童的言语表达与其在具体世界中的主动参与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认识到,儿童像成人一样,具有一层“纯粹的言语思维”,可以叠加在其“主动和具体思维”之上。

这层言语思维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包括:

编造故事:皮亚杰观察到,儿童经常编造故事,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他认为,这些故事提供了对儿童思维过程的洞察,因为它们往往反映了儿童对因果关系、人际关系和世界运作的理解。

回应假设情景:在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中,皮亚杰使用假设困境来探索儿童的推理。

他认识到,这些言语情景虽然不直接反映儿童的生活体验,但仍能提供对其道德推理过程的宝贵洞察。

然而,皮亚杰也表达了仅依赖言语表达来理解儿童思维的局限性的担忧。

言语思维的潜在干扰:皮亚杰警告说,过分关注儿童的言语表达可能会使研究人员偏离观察其与世界的主动互动,而他认为这是其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他强调需要平衡言语调查与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对物理对象的操作。

误解言语反应的风险:皮亚杰强调,儿童的言语表达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希望取悦采访者或误解问题。

他强调了仔细解释的必要性,以及区分“自由”或“自发”反应与受建议或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反应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皮亚杰主张将言语调查与观察儿童与世界的主动和具体互动结合起来:

结合言语和具体任务:随着其临床方法的演变,皮亚杰越来越多地将其研究协议中纳入具体任务和操作。

通过让儿童参与涉及与物理对象互动的活动,他认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推理过程。

使用基于儿童经验的语言:皮亚杰强调使用儿童熟悉并与其具体经验相关的语言和概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儿童理解问题,其反应反映了其真实的思维。

最终,皮亚杰认为言语思维与具体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随着儿童发展而演变的动态互动。

他认为,通过仔细关注儿童思维的这两个方面,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认知发展复杂过程的宝贵见解。

参考文献

  • Baillargeon, R., & DeVos, J. (1991). 婴儿的对象永久性:进一步的证据. 儿童发展, 1227-1246.
  • Bronfenbrenner, U. (1979). 人类发展的生态学:自然和设计的实验. 哈佛大学出版社.
  • Bruner, J. S. (1966). 教学理论的方向. 马萨诸塞州剑桥:Belkapp出版社.
  • Case, R. (1985). 智力发展:从出生到成年. 学术出版社.
  • 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 (1967). 儿童及其小学 [普洛登报告]. 伦敦:HMSO. 可在 https://education-uk.org/documents/plowden/
  • Cuban, L., Kirkpatrick, H., & Peck, C. (2001). 高中教室中技术的高可访问性和低使用率:解释一个明显的悖论. 美国教育研究杂志, 38(4), 813-834.
  • Daniels, H., & Diack, H. (1977). 小学的皮亚杰测试. 伦敦:Routledge和Kegan Paul.
  • Dasen, P. (1994). 从皮亚杰的角度看文化和认知发展. 在 W .J. Lonner & R.S. Malpass (编), 心理学与文化 (pp. 145–149). 波士顿,马萨诸塞州:Allyn和Bacon.
  • Donaldson, M. (1978). 儿童的思维. Fontana出版社.
  • Fisher, K., Hirsh-Pasek, K., Golinkoff, R. M., Singer, D. G., & Berk, L. (2011). 学校里的玩耍:对学习和教育政策的意义. 在 A. D. Pellegrini (编), 牛津游戏发展手册 (pp. 341-360). 牛津大学出版社.
  • Erickson, E. H. (1958). 年轻的路德: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纽约:Norton.
  • Gehlbach, H. (2010). 学校的社会面:为什么教师需要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评论, 22, 349-362.
  • Guy-Evans, O. (2024, 1月17日).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bronfenbrenner_cn
  • Hughes, M. (1975).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中心. 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爱丁堡大学.
  • Inhelder, B., & Piaget, J. (1958). 从童年到青春期的逻辑思维发展. 纽约:Basic Books.
  • Keating, D. (1979). 青少年思维. 在 J. Adelson (编), 青少年心理学手册 (pp. 211-246). 纽约:Wiley.
  • Kegan, R. (1982). 不断发展的自我:人类发展的问题与过程. 哈佛大学出版社.
  • Lee, K., & Zentall, S. S. (2012). 针对多动症学生阅读和数学缺陷的心理刺激和感官刺激干预. 注意力障碍杂志, 16(4), 308-329.
  • Nielsen. 2014. “千禧一代:技术=社交连接。” http://www.nielsen.com/content/corporate/us/en/insights/news/2014/millennials-technology-social-connecti on.html.
  • Lourenço, O. (2012).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许多相似之处,以及一个关键差异. 新心理学思想, 30(3), 281-295.
  • Lourenço, O., & Machado, A. (1996). 为皮亚杰的理论辩护:对10个常见批评的回应. 心理学评论, 103(1), 143-164.
  • Matusov, E., & Hayes, R. (2000).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批判. 新心理学思想, 18(2-3), 215-239.
  • Morra, S., & Borella, E. (2015). 工作记忆训练:从隐喻到模型. 心理学前沿, 6, 1097.
  • McLeod, S. (2024, 1月24日).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vygotsky_cn
  • McLeod, S. (2024, 1月24日).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感觉运动阶段.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sensorimotor_cn
  • McLeod, S. (2024, 1月24日).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2-7岁).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preoperational_cn
  • McLeod, S. (2024, 1月24日). 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concrete-operational_cn
  • McLeod, S. (2024, 1月24日). 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定义与示例.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formal-operational_cn
  • McLeod, S. (2024, 1月25日).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简单心理学. /blog_q/sub/erik-erikson_cn
  • Mayer, S. J. (2005). 让·皮亚杰临床方法的早期演变. 心理学史, 8(4), 362–382. https://doi.org/10.1037/1093-4510.8.4.362
  • Ojose, B. (2008). 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者, 18(1), 26-30.
  • Pascual-Leone, J. (1970). 皮亚杰发展阶段转换规则的数学模型. 心理学报, 32, 301-345.
  • Passey, D. (2013). 包容性技术增强学习:克服认知、身体、情感和地理挑战. 伦敦:Routledge.
  • Piaget, J. (1932). 儿童的道德判断. 伦敦:Routledge & Kegan Paul.
  • Piaget, J. (1936). 儿童智慧的起源. 伦敦:Routledge & Kegan Paul.
  • Piaget, J. (1945). 儿童的游戏、梦想和模仿. 伦敦:Heinemann.
  • Piaget, J. (1952). 儿童的数概念. Routledge & Kegan Paul.
  • Piaget, J. (1952). 儿童智慧的起源. (M. Cook, 译). W W Norton & Co. (原著出版于1936年)
  • Piaget, J. (1957). 儿童现实的建构. 伦敦:Routledge & Kegan Paul.
  • Piaget, J., & Cook, M. T. (1952). 儿童智慧的起源. 纽约: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 Piaget, J. (1962).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第3版). (M. Gabain, 译). Routledge & Kegan Paul. (原著出版于1923年)
  • Piaget, J. (1970). 智力心理学. 纽约:Basic Books.
  • Piaget, J. (1981). 智力与情感:儿童发展中的关系. (TA Brown & CE Kaegi 译 & 编). 年度评论.
  • Piaget, J. (1985). 认知结构的平衡:智力发展的核心问题. (T. Brown & K. J. Thampy 译).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原著出版于1975年)
  • Piaget, J., & Inhelder, B. (1956). 儿童的空间概念. Routledge & Kegan Paul.
  • Piaget, J., & Szeminska, A. (1952). 儿童的数概念. Routledge & Kegan Paul.
  • Plowden, B. H. P. (1967). 儿童及其小学:报告 (研究与调查). 伦敦:HMSO.
  • Ratcliff, M. J. (2024). 让·皮亚杰和他的自治弟子阿琳娜·谢明斯卡和巴贝尔·因赫尔德:从“批判方法”到研究文化的吸收. 心理学史, 27(4), 317–332.
  • Rogoff, B. (2003). 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 牛津大学出版社.
  • Shayer, M. (1997). 认知加速对学生的长期影响,1996年11月.
  • Siegler, R. S., DeLoache, J. S., & Eisenberg, N. (2003). 儿童的发展. 纽约:Worth.
  • Smith, L. (编). (1996). 皮亚杰的关键读物. 伦敦:Routledge.
  • Vygotsky, L. S. (1978). 社会中的心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 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 Wadsworth, B. J. (2004). 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基础. 纽约:Longman.

进一步阅读

下载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