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讨好:了解人们取悦创伤反应
您可能听说过四种恐惧反应:战斗、逃跑、僵直和讨好。“讨好”是指当个体面对感知到的危险时,通过试图取悦引起危险的人来应对,以防止他们造成伤害。
有时,创伤和虐待幸存者会在应对虐待时讨好,以防止施虐者生气。虽然虐待永远不是受害者的错,但受害者可能会觉得是自己对施虐者的行为负责,并讨好以防止虐待行为。
讨好也可能表现为顺从以防止伤害。例如,如果一个人知道他们的攻击者会因反抗而对他们进行身体伤害,他们可能会顺从而保护自己。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意了虐待或侵犯;它仅仅意味着他们试图防止情况升级。
讨好是什么样子?
讨好有时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当有人在讨好时,他们可能会显得过于合作或乐于助人,有时甚至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们可能会忽视或完全否认自己的需求,难以说“不”,即使这些请求不合理,或者他们会同意周围人的观点,即使这并不反映他们真正的感受或价值观。
大多数人偶尔都会表现出讨好行为。例如,如果你的老板让你做一件你不情愿做的事情,你可能会说你很高兴帮忙,特别是如果这个请求是你的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然而,那些讨好的人可能无法停止这种讨好行为,在其他时候可能会以极端和不健康的方式忽视自己的需求。此外,虽然你可能因为喜欢你的工作而顺从你的雇主,但一个在讨好的人可能会经历显著的恐惧或焦虑,担心如果不让周围的人开心会发生什么。
当某人有讨好反应时,他们可能会难以甚至识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他们通常依赖周围的人而不是信任自己的情感反应。他们也很可能在健康边界方面挣扎。
讨好的例子
与其他恐惧和创伤反应一样,讨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此外,某些行为在一个情境中可能是讨好的反应,但在另一个情境中可能是健康的。讨好反应特别发生在当个人害怕如果他们不取悦他人会发生什么时。一些讨好的例子包括:
- 难以设定和维持健康的边界在关系中
- 基于他人的愿望而非自己的需要做出决定
- 同意他人的偏好而不是表明自己的偏好
- 在试图缓和冲突时卷入冲突,即使你并未参与其中
- 认为自己对他人行为负责
什么样的创伤会导致讨好?
没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应对恐惧、虐待和创伤。两个面临相似压力源的人可能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此外,一个在一种情况下表现出讨好的人可能在另一种情况下表现出逃离或僵直的反应。
施虐者并不总是在所有情境和互动中都施虐。事实上,虐待循环包括一个“蜜月”阶段,当施虐者可能对他/她的受害者过于关心,以及虐待行为不存在的平静时期。这可能导致受害者认为,如果他们只是表现得正确,循环就会结束,施虐者会一直保持在平静或“蜜月”阶段的关系中。
施虐者还经常控制受害者的行踪、财务和人际关系,迫使受害者依赖他们。如果施虐者进行煤气灯效应,受害者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信任自己的感知,增加他们对施虐者的依赖。这些模式和周期性行为可以导致创伤纽带,即受害者对施虐者感到爱和依恋,通常是到保护或为施虐者辩护的地步,即使这意味着要为施虐者的行径承担责任。
由于这些模式,讨好反应通常发生在虐待关系中,包括儿童被父母或监护人虐待或亲密伴侣暴力。
讨好并非只限于关系中。如果某人发现自己处于不安全的情况,如绑架或袭击,他们可能会讨好以尽量减少施害者的伤害。重要的是要记住,讨好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保护反应,并不是造成虐待或有害行为的原因。
如果您或您所爱的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请联系国家家庭暴力热线寻求保密帮助。您可以发送“LOVEIS”至22522。与这些组织合作的志愿者经过培训,能够帮助您从虐待中逃脱。您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确保自身安全的方法。
您需要知道,您并不孤单,总有人随时准备帮助您。
有关更多心理健康资源,请参阅我们的全国求助热线数据库。
如果有人在讨好,这意味着什么?
既然讨好是对感知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如果有人在讨好,他们通常有虐待的历史,并试图维持一种安全感。在过去,讨好行为可能在虐待发生时有效地使他们更安全。当一种行为让我们感到安全(或我们认为这种行为让我们感到安全),我们更有可能在未来再次采取这种行为。
感知到的危险不一定等于实际危险。如果有人在讨好,并不意味着他们目前处于虐待的风险中;他们可能是在重新演绎过去的有助于他们安全的行为。
我如何停止讨好?
既然讨好是一种创伤反应,解决导致该反应发展的潜在创伤事件或关系是有帮助的。治疗师可以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创伤,包括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F-CBT)和[创意艺术疗法](/blog_q/well/expressive-arts-therapy-definition-types-techniques-and-efficacy-5197564_cn)。
当您不能承认自己的需求时,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发展洞察力,甚至意识到自己的需求。花些时间考虑您的偏好和价值观,并了解真实的自我。既然讨好可能帮助您在过去的生存,可能需要时间来放弃这种技能,当它不再为您服务时学习更适当的方式处理感知到的危险。
我如何支持正在讨好的人?
由于许多神经系统发现讨好行为是有帮助的,因此解决讨好反应可能会很困难。例如,学校里的孩子在讨好时通常被认为是“乐于助人”、“体贴”或“课堂上令人愉快的学生”。老师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强化恐惧反应。学会识别讨好行为,以便支持他们努力摆脱这种反应。
您可能会感到防御,如果意识到所爱的人正在表现出恐惧反应。您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安全的人,因此他们不应该感到需要讨好。请记住,即使创伤结束后,创伤反应也会持续存在,所以他们的讨好反应可能与您无关。与您的所爱之人一起,让他们知道表达需求是可以的。
如果讨好的人是您的伴侣或家人,夫妻治疗或家庭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以开放健康的沟通并教给您支持所爱之人踏上治愈之路的技能。